美日撤离怎么回事?“逆全球化”怎样应对?

2020-04-19 18:42:10    来源:新经网    作者:张艾俊

券商中国用“全网忧心”做了大标题,今天愉小编翻了翻朋友圈,的确很多财经群都在讨论美日鼓动企业“撤离”这事。

具体是:

美国。据路透社报道,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提到,一种可能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政策是,将回流支出100%直接费用化(immediate expensing)。按照他的解释,这样就“等于我们为美国企业从中国搬回美国的成本埋单”。

美日撤离怎么回事?“逆全球化”怎样应对?

库德洛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全部撤离。消息说,对于从中国迁回的美国企业的搬家费,美国政府应该给予 100% 直接报销,包括 : 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

日本。据彭博社报道,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于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的一项抗疫经济救助计划。其中“改革供应链”项目专门列出了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用于资助日本制造商将产线撤出中国,以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

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作者:时谦)报道中的观点是:

1,非强制,有余地。

从库德洛的原话来看,他的表述是“Would pay”,这在语法上是虚拟语态,也说明是他个人的看法,而且决定权还在于企业,并非强制要求。而且,从程序上来看,要支出这笔钱,需要国会同意。当然,这种建议需要重视,因为他代表了一种声音,而且是比较强大的那种。

从日本的那则消息来看,虽是政府行为,但也非强制,而且决定权也在企业自身,而不会强制企业改变其供应链,新闻中的表述是“While no company will be forced to alter its supply chains”。

随后,“邢予青东京漫谈”表示,从日本政府公布的“新型Coronavirus传染病紧急经济对策”原文来看,文件中并未提到“中国”二字。文件的30-31页是关于日本企业供应链改革的部分,主要是支持日本企业把产能搬回国内,或者是向东盟国家分散,但是并没有具体指明从中国撤离。文件表示,新型Coronavirus传染病大面积传播的影响,凸显日本在口罩等医用品供应链的脆弱。为了支持产业链回归日本国内或者实现区域多元化,日本政府将对企业供应链重组进行援助。

2,资本看重的还是利益。

券商中国在报道中称:在过去数年当中,并非没有产业转移出去,但效果如何,相信大家心里也有一本账;在商言商,资本最为看重的还是市场利益、营商环境和劳动力要素的整体质量。

3,疫情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带来冲击,国际摩擦会增多,但发生全面性、热对抗的可能性并不大。

勿庸置疑的是,疫情会给全球产业链格局带来部分冲击。《费加罗报》 3月31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考察位于曼恩-卢瓦尔省(Maine-et-Loire)圣巴尔泰勒米当茹(Saint-Barthélemy-d'Anjou)的一家口罩生产中小企业 Kolmi-Hopen时指出:“而今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在法国生产更多的产品。”他意在保证法国到今年年底生产口罩时具有“完全独立”的地位,不像如今要依靠他国,例如中国。市场应该对全球化逆转的趋势有明确预期,但也无须过多担心,更不必过度解读。国际摩擦必然会增多,但至少在未来一两年时间内,发生全面性、热对抗的可能性并不大。

美国前财长、哈佛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本周末表示,目前,在社会观念上,自由主义衰退,强政府成为共识;民族主义兴起、逆全球化,类似大萧条时期。日美撤回企业是不信任的表现,但类似疫情来临囤积食品的行为,而不是冲突或战争,热战概率为0。

另据中新社消息,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日前表示,中方仍在执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内容。尽管过去数周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局面,“大家还是在努力落实第一阶段协议”,“相信我们能继续落实”。崔天凯说,中方仍在执行协议内容。比如说,仍在从美国采购一些农产品,正在取消外国公司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些限制。他同时希望两国经济团队能坐到一起,或召开视频会议,很好地评估不断变化的形势,并协调应对。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公众号“李迅雷金融与投资”,ID:lixunlei0722)在其《避风港还是“去中国化”:认知与应对》一文中的观点是:

1,“逆全球化”起风。

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大家对于逆全球化早有预期,但近来西方国家某些人士把疫情在全球蔓延归罪于中国,更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于未来中西方政治与经济纷争加大的担忧。

2009 年以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但如今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阻断,使得西方国家对于自建产业链的需求更加迫切。

2,“顺全球化”循道。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西方国家“去中国化”的倾向呢?是重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老路吗?回顾二战之后成功崛起的日本和韩国,都是靠发展制造业崛起的,都属于高度开放的外向型国家。中国作为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一定不能走闭关自守的道路。

回顾人类 5000 年的文明史,都是靠人类的不断迁徙、不断发明创造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在这个过程中,祖先是游牧民族的西方社会,通过迁徙和战争,扩疆拓土,占有了更多资源。而祖先是农耕民族的东方社会,则饱受战争之苦,被殖民和掠夺。然后,大部分的东方民族的迁徙,其生存模式都是靠出卖劳动力,这是因为全球人口与资源的不匹配造成的。

如今,勤劳的中国人依然面对的是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自然资源匮乏的条件,替全球人民生产消费品是勤劳民族走向富裕之路的最佳选择。因此,我们的应对之策就是“顺全球化”,以更高的质量,更优质的服务、更快捷的方式来确保全球份额的稳定。

美日撤离怎么回事?“逆全球化”怎样应对?

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的分工协作都符合经济学原理,其目的是发挥各国的资源禀赋优势,降低全球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顺全球化的具体举措,就是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等。

事实上,我国能从加入 WTO 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跃升为全球商品贸易第一大国,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制造业的全面开放。但是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步伐远不如制造业大,因此,从 2018 年开始,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和速度明显加快了。

3,靠“深度改革和开放”。

如今,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顺利推进,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似乎有点慢。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几乎只有中国 GDP 在全球份额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全球对人民币的依赖度太低,给“去中国化”带来了便利。因此,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大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力度,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储备和结算中的比重。

过去,我们似乎过于强调金融改革的“时间窗口”,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窗口不好找,错失改革良机则非常可惜。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很多国内在海外留学、务工人员及部分华裔都纷纷回国,海外投资步伐也放缓,故疫情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的推进。

过去,我们似乎过于强调金融改革根据自身条件,体现“自身特色”,但全球化意味着游戏规则的一体化,要么你是标准的制定者,大家服从;要么你就是规则的遵循者,诚信守规。中国的直接融资比重长期提不上去,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备。间接融资可以靠抵押做大,直接融资则要靠诚信。

最近瑞幸咖啡作假事件被曝,实际上就反映了诚信问题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导致在美中概股遭遇普遍调查的压力。实际上,A 股市场的“造假”事件也屡见不鲜。从统计上看,若对所有新股上市后每一年的 ROE 中位数与所有上市公司 ROE 中位数的差值。考察 2006-18 年这 13 年, 近 2600 家公司(2001 年以来上市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ROE 数据。发现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上市两年后便有明显下滑,第五年的下滑幅度竟达到 4 个百分点。

从退市数量看,过去 12 年,美国股市退市总家数达到 4400 多家,而 A 股只有 50 多家。美国股市中,ROE 超过 20% 的公司数量远超 A 股,这是因为它们严格实行优胜劣汰,使得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大幅提高,投资者长期受益。我国则往往相反,优质企业杠杆率不高,非优质企业杠杆率往往比较高,少数国企僵而不死。

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政策和制度的制订,但这些政策如何执行,制度如何落实到位,却不太理想。

尽管当前民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倾向较为明显,但从历史的长河看,科技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极大便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支持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逆全球化会让欧美日的众多跨国公司的成本大幅上升。因此,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开放度、放松管制、完善诚信体系等,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

如此勤劳的中国人,我们的人均 GDP 还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在全球的份额还会进一步上升,而欧美等国的份额大概率是下行的——中国经济是从 1980 年后步入上行期的,从历史规律看,这个过程可能持续 100 年,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因此,“去中国化”应该是一种妄想。

但中国必须争取主动,想方设法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而这方面,不能只靠政策优惠,而是靠深度改革和开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