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开沉船中发现的中国古代陶器的神秘面纱

2019-08-09 15:21:56    来源:    作者:

研究人员成功地确定了从沉船中找回的有700年历史的中国陶器的确切来源。在“考古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美国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大学和菲尔德博物馆的科学家们报告了一种称为便携式X射线荧光(pXRF)的技术的开创性用途,以确定精确的窑复合物。在中国,人工制品被解雇了。

陶器 - 用一种蓝白色的瓷器 - 白白瓷制成 - 作为收藏品在田野博物馆举行。它们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水域中发现的渔船发现的沉船中发现的。

后来,该博物馆小心翼翼地抢救并获得了这批货物。最初的约会将沉船置于13世纪中后期,但最近的工作将这一估计推向了另一个世纪。

最有可能的是从中国东南部的泉州到爪哇的图班港,这艘船沉没了,大约有10万艘陶瓷船和200吨铁被运到海底。

秦白器皿于公元960至1368年间生产。江西景德镇有一个主要的生产中心,但在其他几个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质量。考古调查发现了大量的窑复合体。

根据目测,陶瓷专家假设博物馆的藏品起源于景德镇,德化,花家山和闽清的窑炉,但无法正式排除其他可能性。

Wenpeng Xua,Lisa Nizioleka,Gary M. Feinman决定看看pXRF是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X射线荧光涉及将X射线束引导到目标。光束的能量足够高,以取代目标中包含的原子的内壳中的电子。

由于光束的能量和保持电子在轨道中的能量之间的差异而发生位移。当一个电子被撞出轨道时,受影响的原子将立即从另一个远离下一个固定轨道的另一个轨道中再次射出,并移动它以填补空隙。在此过程中,电子释放能量,允许进行最终确定元素的测量。

由于该过程因此能够提供一整套存在的元素及其相对密度,研究人员着手分析129种秦白的釉料和糊状物。他们推断,这些元素的混合应该在地理上确定,所以应该与每个窑复合物中的元素相关联。

这些早先是使用从每个地点回收的陶器碎片进行测量的。

科学家最初测量了44种元素,但最终将选择范围缩小到只有13种,包括镁,磷,铅,银和镉。

将结果与从窑复合物获得的对照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初始目视检查是正确的。

“釉料和浆料成分的对比分析......发现釉料成分足以区分不同窑复合物的产品,”科学家们报告说。

然而,pXRF精细细节也开辟了研究用于创造秦白的不同投入和技术的新途径,充实了对中国十二世纪制造业的理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