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电动汽车正以“技术+价格”组合拳赢得欧洲市场

2025-11-24 18:00:02    来源:新经网    作者:冯思韵
很多朋友不知道【外媒:中国电动汽车正以“技术+价格”组合拳赢得欧洲市场】,今天小绿就为大家解答一下。

报道指出,特斯拉彻底改变了行业生态,如今却目睹中国品牌迅速逼近。在平价细分市场,众多中国车型以更低价格提供更高配置,直接影响销量节奏。现代、起亚等韩系凭借电池、软件与现代化平台仍具抵抗力,但也开始感受到压力。最受伤的是欧洲与日本:车型昂贵、流程缓慢、电动化转型滞后。

最后,外媒总结称,未来12-24个月内,购买电动车将便宜得多,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我们将看到低于2万欧元、配置齐全、续航可靠、技术先进的车型。欧洲厂商必须通过降价、加快软件更新、推出超越动力总成的系统来应对,否则市场将迅速给出反馈。未来几年竞争将更激烈,压力更大,车型取胜靠的不再是引擎盖上的品牌,而是内在的科技含量——而眼下,中国电动车最懂这场游戏规则。如果欧洲不加速,今天的趋势将转变为定局:更科技、更便宜、进化更快的汽车……且大多带着中国名字。

当欧洲仍聚焦于提升驾驶平顺性或优化混动系统时,中国制造商已全力押注数字化。车辆如同巨型智能终端:宽屏平板式中控、流畅的界面、抗噪语音指令、内置导航、环视摄像头以及每周在线升级(OTA)——尤其是能够规划路线、推荐充电、调整驾驶风格的AI助手;类似安卓的快速易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与手机一样的持续更新。对普通用户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差异点:马力不再唯一,人车交互方式才是关键。

相关报道

【智车派新闻】近日,有外媒报道称,曾被视为“遥远承诺”的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如今已成为欧洲汽车工业最大的困扰。它们以更低的价格、更前沿的技术以及堪比手机行业的创新速度涌入欧洲。在欧洲试图通过关税和传统策略自我保护的同时,中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推出支持软件升级、集成人工智能、续航里程几年前还难以想象的电动车型。

中国在电池领域的统治力如此之强,以至于部分欧洲厂商直接依赖亚洲供应商。而下一步更甚:中国品牌已在研发固态电池,续航指向1000公里以上,充电时间大幅缩短。对欧洲驾驶者意味着长途出行无需频繁充电、电池衰减更慢、车辆更耐用。相比之下,欧洲仍在艰难扩大超级工厂规模,且成本高出许多,这场竞赛从一开始就不平等。

多年以来,业界谈论的一直是中国电动车“总有一天”会进入欧洲,而这一刻已经过去。它们不仅来了,还在以欧洲产业未曾预料的速度夺取市场份额。这并不仅仅因为价格——更因为中国车企比任何人都更早认识到,现代汽车首先是科技产品,需要持续更新、提供超越动力系统的数字体验。

外媒认为,欧洲难以在成本上与中国竞争。中国的秘诀不仅在于较低的工资,更在于其庞大的产业生态系统——类似智能手机的制造模式。电池、芯片、平台与软件全部在国内完成,不依赖外部供应商,从而将成本降至欧洲无法企及的水平。比亚迪、MG名爵、上汽、奇瑞等品牌遵循小米、华为的逻辑:短生产周期、快速迭代、依靠用户数据持续优化车型,实现“好、靓、便宜”的电动车,而这在欧洲仍近乎矛盾。


以上问题已经回答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关新经网网站 (https://www.xinhuatone.com/)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